绍兴漓渚铁矿:绿色重生,生态修复之路
引言
绍兴漓渚铁矿,作为浙江省最大的铁矿床,自1959年建矿以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漓渚铁矿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近年来,漓渚铁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上了绿色重生、生态修复之路,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漓渚铁矿的辉煌与困境
1. 辉煌岁月
漓渚铁矿始建于1959年,曾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黑色金属矿采选基地。60多年来,累计产出原矿4000多万吨,生产铁精矿粉1200多万吨,为浙江省钢铁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困境与挑战
然而,漓渚铁矿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困境。受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影响,到2019年时漓铁已连续亏损多年;另一方面,铁矿资源面临枯竭。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漓铁保有铁矿储量1600万吨,可开采量不足1000万吨。
绿色重生,生态修复
1. 政策引导
结合绍兴产业政策调整等多方因素,在经过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将漓铁的前进导向新轨道。2019年7月,浙江漓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停产歇业,并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和转型升级。
2. 生态修复
漓渚铁矿废弃铁路综合利用工程开工,标志着漓渚铁矿生态修复工作的正式开始。项目分越城区段和柯桥区段,越城区段铁路将改造成迎恩门风情水街主入口,柯桥区将建造漓铁文旅综合体。
3. 转型升级
漓渚铁矿积极拓展尾矿深加工,发展文旅项目,将矿区变景区。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100亿元,将依托漓铁历史风貌,以工业遗址保护、传承和利用为主基调,打造一个高水准、国际级、体验式网红打卡目的地的文创旅游项目。
漓渚铁矿的启示
漓渚铁矿的绿色重生、生态修复之路,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以下是几点启示:
1.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修复和转型升级。
2. 生态修复与保护
企业应积极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3. 转型升级与创新
企业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漓渚铁矿的绿色重生、生态修复之路,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