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黄道十二宫,这一古代天文学的杰作,不仅在天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埃及,这一古老的符号在艾斯那神庙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古埃及文明与天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艾斯那神庙的发现
艾斯那神庙位于上埃及,供奉着羊头神库努姆和其他神祇。这座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托勒密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德国Tübingen大学的埃及古物学家Christian Leitz的带领下,考古学家们对神庙进行了全面修复,发现了令人惊叹的浮雕。
黄道十二宫的修复
修复工作揭示了神庙天花板上描绘的黄道十二宫,这是古埃及神庙中罕见的发现。除了黄道十二宫,还发现了太阳系中五颗行星的描绘、塞赫麦特(Sekhmet)的“七支箭”以及一些用来测量夜晚时间的decans。
黄道十二宫的历史背景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巴比伦天文学,直到托勒密时期才出现在埃及。在神庙装饰上,黄道十二宫的出现非常罕见,除了艾斯那,仅存两个保存完好的版本,均出自丹德拉(Dendera)神庙建筑群。
黄道十二宫的象征意义
在古埃及,黄道十二宫不仅是天文学的产物,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被用来装饰私人坟墓和石棺,在占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黄道十二宫还与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古埃及名称的揭示
在修复工作中,考古学家们首次揭示了星座的古埃及名称,例如Mesekhtiu(北斗七星)、Sah(猎户座)和以前不为人知的Apedu n Ra星座——拉的鹅。
文化的交融
黄道十二宫的全球流传,也是文明之间交融汇通的显著标志。从古巴比伦到希腊,再到埃及和印度,黄道十二宫的传播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结语
艾斯那神庙黄道十二宫的重制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新视角,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黄道十二宫这一古老符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些古老遗迹的修复和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瑰宝。